您当前的位置:红色教育 |
关于赴红旗渠参加红色教育培训的方案 |
研学红旅基地:红旗渠 |
红旗渠红色教育培训基地是新时代党员干部锤炼党性、汲取奋进力量的重要课堂。这里镌刻着林县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壮丽史诗,青年洞、分水闸等现场教学点,将“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具象化为可触可感的实践教材。通过专题教学、重走水长城、体验推独轮车等多元形式,参训者不仅能回溯劈山引水的历史伟业,更能将精神内核转化为攻坚克难的实际行动。这场跨越时空的红色教育,既是初心之旅,更是赋能新时代新征程的精神洗礼。 一、培训目的 2022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红旗渠考察调研时指出:“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红旗渠很有教育意义,大家都应该来看看。”红旗渠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英雄的林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豪迈气概,在太行山的悬崖绝壁上开凿的一条长达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并孕育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对于红旗渠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有过多次论述:“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红旗渠精神和焦裕禄精神、大别山精神等都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红旗渠就是纪念碑,红旗渠精神永在!” 二、培训计划及安排 1、本次培训共3-4天 2、培训时间:2023年 月 日至 日 3、培训地点: 河南红旗渠 4、培训对象: 5、培训费用: 元/人天 6、参加人数: 人(附学员名单) 7、培训课程及预算
本期培训班由中共林州市委党教学点(林州红旗渠精神培训基地)承办。负责学员的通知和培训内容的安排,以及学员的管理和有关教务工作。 四、林州红旗渠精神培训基地简介 林州红旗渠精神培训基地成立于2017年,经安阳市委组织部[2018]56号文件批复,列入安阳市干部党性教育基地,隶属于林州市委管理,2022年经中共林州市委常委会议决定与中共林州市委党校联合办学,成为中共林州市委党校外培部,承接国内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基地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的重要讲话精神,用好红色资源、传播红色文化、搞好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围绕红旗渠精神和周边红色教育资源,打造了一批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现场教学和体验教学课程,形成了以红旗渠精神及其当代传承为主线的红色精神和历史文化特色培训课程体系。 ![]() 五、培训意义 (一)弘扬和践行红旗渠精神,笃行为民服务的宗旨要求。 红旗渠精神彰显了为民服务的风范,体现了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具体实践中,党员干部要从红旗渠精神中感悟为民情怀,把心中有民的执政理念贯穿履职尽责的全过程。 真正站稳群众立场,真心维护群众利益,真切凝聚群众。当年,林县县委下决心排除万难修建红旗渠,就在于对群众世代饱受缺水煎熬的感同身受,对执政为民这一政治责任的深刻理解。真切凝聚群众。 (二)弘扬和践行红旗渠精神,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红旗渠精神树立了艰苦奋斗的典范,体现了革命意志与担当作为的统一。把“革命精神”作为根本动力,实现中国梦,迫切需要党员干部进一步保持和发扬革命精神,使之成为固根守魂、凝心聚力的强大支柱;把“敢于担当”作为精神内核,面对技术设计稍有误差就可能引不来水的巨大风险,面对修渠遇到的困难,面对一些干扰和指责,杨贵和县委一班人从没有动摇过决心;把“干事创业”作为首要目标,红旗渠是当时林县在极为困难时期自力更生、自筹85%以上的建设资金修建的,是党员干部群众用双手和钢钎铁锤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凿出来的,集中体现了坚毅果敢的创业决心、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筚路蓝缕的创业历程。 (三)弘扬和践行红旗渠精神,永葆求真务实的政治品格。 红旗渠精神,诠释了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真谛,体现了认识与实践的统一。这启迪着我们,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切实把握做对事、做成事的方法要领,解决好过河的“桥”与“船”问题,秉持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滴水穿石,久久为功,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 六、专题课程 红旗渠精神精品课程 《红旗渠精神及其时代价值》 《弘扬红旗渠精神,做合格党员》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做合格共产党员》 《学习红旗渠精神、践行企业家精神》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背景和科学内涵》 纪检系统精品课程 《从党史视角看反腐倡廉建设》 《认真学习纪律处分条例 严格遵守和执行党的纪律》 廉政系统精品课程 《正风肃纪是新时代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要求》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正风肃纪 持之以恒》 《持之以恒正风肃纪 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政法系统特色精品课程 《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与政协委员履职能力提升》 《增强党性意识 提高履职能力》 《政协委员履职尽责专题学习》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专题辅导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乡村振兴特色精品课程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推动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 七、学员注意事项 为保证培训顺利良好进行,以及学员参与活动的人身安全,请务必了解以下培训注意事项。 1、健康方面 (1)患有严重的心脏疾病、高血压、哮喘等易突发性疾病者不宜参加高强度的活动,如:实践教学,挑扁担等; (2)患有急性传染病及其它不适于参加公众活动的疾病者不宜参加; (3)近期做过重大手术者不宜参加; (4)如患有腰、颈椎疾病等其他疾病需在项目操作前与老师进行沟通; (5)如因个人隐瞒健康状况而出现的事故,后果自负。 2、着装方面 (1)宜穿着宽松舒适的运动服、运动鞋; (2)女生不宜穿裙子和高跟鞋参加活动; (3)培训基地会给每一位学员配发一件培训服装。 3、携带物品 (1)个人换洗内衣2-3套、运动鞋1双、袜子3双等; (2)个人卫生用品,如花露水、爽身粉、面纸等私人生活用品; (3)如身体有特殊情况,请携带好相关药品或器械,孕妇不得参加培训活动; (4)请携带各自身份证及其他有效证件。 4、纪律方面 (1)因故不能参加教学活动者,请提前请假; (2)外出参观,请按照教学安排统一行动,以保证您的安全。身体状况不佳的学员请随身携带必备药品;若有不适,请及时告知,以便采取必要措施; (3)课程中请将手机调整为静音或振动状态; (4)凡我基地培训班全程严禁安排进购物点,出现安排购物的情况可以进行投诉; (5)夜晚外出活动切勿独自出行,3-5人同行; (6)请务必遵守红旗渠、大峡谷等各现场教学点的各项管理制度,切不可在有禁烟标志的教学点吸烟。 八、教学资源 红旗渠纪念馆 位于林州市城区北部15公里处,红旗渠总干渠在这里一分为三条干渠。1965年4月5日红旗渠总干渠通水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2014年5月1日,红旗渠纪念馆新馆落成开馆。建筑面积6300平方米,布展面积4000平方米,展线总长515米,展馆以红色为基调,造型似灵动的渠水。展厅由“序厅”、“旱魔”、“奇迹”、“丰碑”、“梦想”、“精神”六部分组成,用2000多件珍贵文物和雕塑、绘画、灯光、多媒体、4D动感、智能触摸等现代艺术表现形式和手段,立体再现了当年10万大军战太行的震撼场景。红旗渠纪念馆不仅是收藏、研究、展示、传承红旗渠历史的一座展馆,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林州的发展历史,是学员感悟“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的一个窗口。 ![]() 红旗渠青年洞 位于任村镇卢家拐村西,距离渠源24.5公里,是红旗渠总干渠上的咽喉工程。青年洞全长616米,宽6.3米。1960年3月动工修建,当时正处于国民经济三年困难时期,按照上级关于实行“百日休整”的指示精神,县委决定抽调300名青壮年坚持开凿青年洞,其余民工全部回家休整。经过17个月的英勇奋战,300多名青年于1961年7月15日终于征服了这一天险。因凿洞民工由青年组成,故取名为“青年洞”。197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亲自题写了洞名。洞口刻有李先念、江泽民题词。2013年9月在青年洞北部3300米入口处搭建了350米的廊桥——“红飘带”,“红飘带”至青年洞沿途设置了“凌空除险”、“铁姑娘打钎”表演,真实再现了当年修渠场景。 ![]() 扁担精神纪念馆 位于林州市石板岩乡,占地1000平方米,展厅面积800平方米,纪念馆共分为6个部分:一根扁担创家业;一分一厘细打算;一心为着山里人;一心一意谋发展;扁担精神在林州;亲切关怀。纪念馆共展出各类图片480张,实物160件,实景6个,以真实的图片、实物和简洁的文字,图文并茂、影像结合,展现了该社干部职工70年如一日,一心一意,为山区人民服务的感人事迹,再现了“艰苦创业、勤俭办社、一心为民、开拓创新”的扁担精神和二次创业取得的辉煌成果。扁担精神和红旗渠精神一脉相承,都是林州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位于石板岩乡郭家庄行政村南湾自然村。谷文昌生于1915年10月,1944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林县曾任区长、区委书记。1949年1月,随长江支队南下福建省东山县,在这个海岛上辛勤耕耘了14个春秋,防风护沙,绿化海岛,实事求是,解决“壮丁”家属问题,把一个苦难深重的荒岛变成了一个美丽富饶的宝岛,深受东山县人民群众爱戴和拥护。被原中组部部长张全景誉为“永远活在人民心中的县委书记”。故居设有谷文昌事迹展板100余平方米,以及珍贵文物、档案资料40余件,展示了谷文昌同志光辉的一生和不朽的精神。 ![]() 桃花谷、太行天路 桃花谷位于石板岩乡,谷内有三九严寒开桃花的桃花洞,三伏盛夏水结冰的冰冰背,有豫北346米的高瀑,还有潭瀑相连的飞龙峡。“太行天路”位于太行山之巅,北起桃花谷景区,南至仙霞谷景区,全长约30千米,途经桃花洞村、朝阳村,沿途设10个观景台,既是景区环线游览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俯瞰太行山壮美风光的绝佳位置。桃花谷、太行天路是林州创业“四部曲”“美太行”的经典代表,通过观摩学习,可以让学员感悟太行山的雄险奇秀的风光,感悟太行山人劈山凿洞、战天斗地的豪迈气概。 ![]() 桃花洞村党支部 桃花洞村位于林州市石板岩乡西北部,平均海拔1000米,因村西半山腰有一“桃花洞”而得名。该村下辖12个自然村,530口人,耕地200亩,林地300亩。村党支部带领村民大力发展坡地经济和旅游业,种植花椒、核桃、山楂等经济作物450亩,发展宾馆、饭店、农家乐30余家,解决了130余人就业,村民年平均收入达5500元。村党支部2009年被省委组织部表彰为“全省五个好村支部”,被誉为“天路堡垒”。 ![]() 殷墟博物苑 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位于安阳市殷都区西郊乡小屯村,横跨洹河两岸,面积约30平方公里。殷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记载并经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包括宫殿宗庙遗址、王陵遗址、洹北商城、后冈遗址、族邑、家族墓地、手工业作坊等遗迹,2006年7月13日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殷墟的发现和发掘,使传统文献记载的商代历史成为信史,重构了中国古代早期历史的框架。 ![]() 中国文字博物馆 位于安阳市人民大道东段北侧,该馆是经国务院批准的集文物保护、陈列展示和科学研究功能为一体的国家级专题博物馆,由字坊、广场、主体馆、仓颉馆、科普馆、研究中心、交流中心等建筑组成。博物馆总占地143亩,总建筑面积34500平方米。陈列展览以中国文字发生、发展的文化史为主线,以少数民族文字为重要内容,运用诗化的艺术手法、现代技术手段,反映了中国文字发展史的基本脉络,阐述了中国文字的历史源流与现代价值,是一部让世人领略中华文明的景观式文字大典。 ![]() 黄华镇止方村 位于林州市渠东路南段的黄华镇止方村,西靠太行山、红旗渠,南邻中华古板栗园,北依太行山森林运动公园,自然风光、地理优势得天独厚。原曾是林州市最破、最穷的“西山墁”,如今花儿吐艳、柳枝婀娜,碧水传情、山峦叠翠,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变化得益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林州市发扬红旗渠精神,以党建为引领,依托乡村的自然环境、乡土文化、农耕特质、民俗特色和地域特点,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规划启动乡村振兴 示范工程,打造乡村振兴样板,走出了一条生态旅游的发展新路。 ![]() 黄华镇庙荒村 这里有见证沧桑的千年古皂角树,这里有“人工天河”红旗渠穿村而过,这里有别具一格的石头院落,这里有朴实热情的村民迎客,这里曾经是太行山下一个灰头土脸的小山村……如今,这里已抖落满身尘埃,摇身一变成为当地脱贫攻坚的示范村。这里,就是林州市黄华镇庙荒村。 “陈书记是咱庙荒村的‘拓荒牛’!”“陈书记是造福山村的好书记!”徜徉其中,总是能听到庙荒村干部群众对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陈军的由衷赞语。驻村将近3年,陈军带领一班人拼搏奋进,终于让小山村脱胎换骨,嬗变为“幸福庙荒”。 ![]() 马氏庄园 马氏庄园是清代广东巡抚马丕瑶的府第,建于清光绪至民国初期,保存完好,占地面积20000多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被学者称为“中州大地绝无仅有的封建官僚府第建筑标本”“中原第一官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南省廉政教育基地。
|
—————— 相 关 信 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