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红色文化 |
韶山红色教育培训|农民夜校的火种:照亮革命道路的启蒙之光 |
发布时间:2025-07-02 浏览量: 来源:晨曦红色教育 分享到: |
在韶山红色教育培训的热门现场教学点——毛氏宗祠里,一盏复刻的老式煤油灯静静摆在讲台上。参加韶山红色教育的学员们围坐四周,听老师讲述近一个世纪前,就在这同一个屋檐下,发生的那场改变无数人命运的“知识革命”。 时光倒流至1925年。夜色笼罩下的韶山冲,32岁的毛泽东回到家乡,就在这座祠堂里,点燃了韶山红色教育最初的星火——创办了韶山第一所农民夜校。白天在地里劳作的农民们,放下锄头,踏着星光汇聚于此,只为听这位“润之先生”讲那些闻所未闻的新道理。 ![]() 在韶山红色教育培训课程中,这段历史被生动还原。学员们坐在当年夜校的旧址,听老师讲述毛泽东如何用最朴实的语言唤醒农民觉悟:"地主不劳动,却吃白米饭;我们天天干活,为什么还吃不饱?"这些问题像火种,点燃了农民心中的反抗意识。 参加韶山红色教育的游客常被邀请体验"夜校课堂"。昏暗的油灯下,大家学着用毛笔写"工""农"二字,齐声朗读毛泽东编写的《农民识字课本》。有位来自江西的村支书感慨:"当年润之先生就是用这样的方式,把革命道理种进了老百姓心里。" 夜校的学员中,有个叫毛福轩的贫农,后来成为韶山第一个党支部的书记。在韶山红色培训基地的展馆里,他的日记本静静陈列着,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润之先生说,穷人要团结,才能翻身。" 如今,毛氏宗祠已成为韶山红色教育的重要现场教学点。祠堂天井里那棵老桂花树依然枝繁叶茂,仿佛还在见证当年夜校的朗朗读书声。讲解员会指着墙上的煤油灯说:"这盏灯可能照亮过杨开慧批改作业的身影。" ![]() 在韶山红色培训的互动环节,学员们常演诵夜校版《三字经》:"人平等,本天生;地主狠,要斗争..."这些改编的课文,让抽象的革命理论变成了农民听得懂的大白话。有位高校教师参加培训后说:"这才是最接地气的思想政治教育课。" 夜色中的毛氏宗祠,现在挂起了明亮的电灯。但每个来参加韶山红色教育培训的人都知道,真正照亮中国革命的,是当年那簇从农民夜校点燃的思想火种。正如一位老学员在留言簿写的:"从识字到觉醒,从觉醒到革命——这才是真正的教育的力量。" |
—————— 相 关 文 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