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湖南红色教育基地 |
第三十八个湖南红色教育培训基地:李维汉故居介绍 |
发布时间:2025-08-27 浏览量: 来源:晨曦红色教育 分享到: |
今天,晨曦红色教育给大家介绍第三十八个湖南红色教育培训基地:李维汉故居!这座始建于清道光年间的建筑,承载着一位伟大革命家的童年与少年时光,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征程。 在长沙县高桥镇维汉村,一幢青砖、白墙、黛瓦的古朴民居静静矗立,它就是李维汉故居。李维汉故居为砖木结构,占地面积 1200 多平方米,共有大小房间 40 余间。屋与屋之间有天井、回廊相连,房屋错落有致,典型的江南民居风格尽显古朴典雅。1896 年,李维汉出生于此,并在此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其父亲作为当地有名的私塾先生,给予了李维汉良好的启蒙教育,朗朗书声陪伴着他成长,也在他心中种下了求知与探索的种子。 踏入故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宽敞的堂屋,堂屋中摆放着古朴的桌椅,墙壁上悬挂着李维汉家族的照片,展现出这个家庭的往昔风貌。从堂屋进入,便能看到李维汉曾经居住过的房间,屋内陈设简单,一张木床、一张书桌,还原了当时朴素的生活场景。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少年李维汉勤奋学习,汲取知识养分,为日后投身革命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沿着回廊前行,天井中洒下的阳光照亮了地面的青石板。天井不仅是采光通风的空间设计,更寓意着 “四水归堂”,象征着家族的繁荣与团结。在故居的各个房间里,陈列着清末民初时期的家具、生活用品以及作坊工具等,它们静静陈列,诉说着岁月的故事,让参观者能真切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生活气息。 ![]() 李维汉的一生,与中国革命紧密相连。1918 年,他同毛泽东、蔡和森等一道在长沙组织新民学会,为湖南地区建党工作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1919 年,李维汉赴法国勤工俭学,在那里接受并信仰了马克思主义,与周恩来、赵世炎等同志组建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负责组织工作。1922 年底,经毛泽东、蔡和森介绍,李维汉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3 年 4 月,李维汉接替毛泽东任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书记。在任职的 4 年时间里,他积极作为,将湖南的工、农、学、商、教等各界联合起来,成立湖南反帝国主义大联盟,领导了一系列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反帝爱国运动以及平民教育运动,巩固和发展党团组织,使湖南成为当时全国革命运动发展最为迅速的省区之一,为后续党和国家的统战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中共中央曾两次在报告中对李维汉领导的湘区区委斗争策略给予 “稳当周到” 的高度评价,他也由此成长为工农运动的得力领导人。 1927 年,蒋介石、汪精卫先后背叛革命,大革命遭受失败。7 月 12 日,中共中央改组,李维汉与张国焘、周恩来、张太雷、李立三组成中共中央政治局临时常务委员会,作出举行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召开中央紧急会议等重要决定。8 月 7 日,在汉口召开的中共中央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上,李维汉担任会议主席,参与讨论并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与瞿秋白、苏兆征同志一起当选为中央临时政治局委员、常委。八七会议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实现了中国革命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此后,李维汉历经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不同岗位上为革命事业发光发热。他拥护遵义会议决议,拥护毛泽东同志在中央的领导,长征中克服重重困难胜利到达陕北。在陕甘宁边区,他为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为党的理论宣传、干部教育、统一战线以及民族工作等方面都作出了卓越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李维汉先后担任全国政协秘书长,政务院秘书长,中央人民政府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委员等重要职务。他长期担任中央统战部部长,是党和国家在统一战线和民族工作方面的著名理论家和卓越领导人,被誉为 “统战先驱”。他创造性地提出许多适合国情的理论观点和政策原则,为巩固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建立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党的统一战线和民族宗教工作,奉献了毕生精力。 如今,李维汉故居已成为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中国民主同盟传统教育基地。每年,众多游客、学生和党员干部前来参观学习。在故居的陈列展厅里,通过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段段详实的文字、一件件历史文物,系统地展示了李维汉的生平事迹。参观者在这里,仿佛穿越时空,与这位伟大的革命家对话,深刻感悟他为共产主义事业不懈奋斗的坚定信念、为人民谋幸福的赤子之心。李维汉故居,不仅是对他个人的纪念,更是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场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奋勇前行,为国家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
—————— 相 关 文 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