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红色文化 |
韶山红色培训必听故事:一件睡衣里的为民初心与清廉本色 |
发布时间:2025-09-28 浏览量: 来源:晨曦红色教育 分享到: |
在韶山红色教育的课程中,我们聆听宏大的历史叙事,也感悟于细微之处的动人篇章。每一次踏上这片红色热土,都是一次精神的洗礼。而在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的展柜里,有一件看似普通的物品,却总能吸引无数参观者驻足沉思,它无声地讲述着一个关于权力、本色与深情的时代故事——那是一件打了73个补丁的睡衣。 这件睡衣,是毛主席个人生活史上一件重要的“见证者”。它首次上身时,新中国还正值壮年,毛主席也精力充沛。随着岁月流逝,睡衣的颜色渐渐褪去,材质也在一次次洗涤中变得疏松薄弱。然而,它始终没有被主人丢弃。工作人员看到睡衣的领口、袖口、下摆等处磨破了,便一次次提出为他换件新的,但总被毛主席笑着拒绝:“补一补还能穿嘛,老百姓一件衣服要穿多少年呢。” ![]() 于是,这件睡衣便跟着毛主席,从菊香书屋的书桌旁,到巡视大江南北的列车上。它陪伴着主人批阅过影响国计民生的文件,也见证过他与普通百姓、专家学者促膝长谈的场景。睡衣上的补丁,如同岁月的年轮,记录着时光,更镌刻着一种深入骨髓的信念。有的补丁颜色深浅不一,有的针脚细密整齐,那是工作人员和保姆一针一线细心缝补的成果。毛主席曾幽默地说:“没关系,穿在里面别人看不见。我不嫌脏,补起来就行了。” 在韶山红色培训的课堂上,讲解员会深情地讲述这73个补丁背后的深意。它不仅仅是一件物质的衣物,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它生动地诠释了何谓“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本色。一位大国的最高领袖,其权力足以支配巨大的资源,但他的个人生活却节俭到令今人难以置信的程度。这种极致的反差,凸显的正是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永不脱离群众的赤子之心。他心中装着全中国的百姓,却唯独没有给自己留下一丝奢华的余地。 ![]() 当我们结束在韶山的红色学习,即将踏上归途时,那件睡衣的形象已深深烙印在脑海。它不再是一件陈旧的文物,而是一座精神的丰碑。它无声地叩问着每一个后来者:是否还记得艰苦奋斗的传统?是否还保持着勤俭节约的作风?是否还怀揣着那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为民情怀?这件睡衣的故事,是韶山红色教育中最朴实也最深刻的一课,它让我们明白,真正的力量,源于与人民的血肉联系,而最高的荣誉,莫过于守住一颗清廉为民的初心。 |
上一篇:韶山滴水洞:湖南红色教育中一处引人深思的静谧之所
下一篇:这是第一篇 |
—————— 相 关 文 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