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红色文化 |
韶山红色教育中的青春丰碑:庞叔侃与“韶山五杰”的革命启示 |
发布时间:2025-10-09 浏览量: 来源:晨曦红色教育 分享到: |
一、韶山红色培训的精神源头 在韶山红色教育的经典叙事中,庞叔侃(1905-1927)是“韶山五杰”中最年轻的烈士。这位22岁牺牲的庞氏族校教师,以课堂为革命阵地,将农民夜校变成传播火种的课堂。他的故事,正是韶山红色培训“为有牺牲多壮志”精神内核的鲜活注脚——一个“90后”青年如何用生命诠释信仰。 ![]() 二、从教师到革命者的蜕变 庞叔侃的转变始于毛泽东的引导。1925年,毛泽东回乡开展农民运动,庞叔侃在毛家秘密集会中接触马列主义,毅然投身革命。他利用教师身份掩护地下工作,组织农协、训练农民自卫军,其任教的庞氏族校成为韶山特别支部的重要据点。这种“教育+革命”的双重身份,至今仍是韶山红色教育中“知行合一”的典型案例。 三、血色青春的时代回响 1927年,庞叔侃被捕后坚贞不屈,与另四位支部成员同日牺牲。他们的平均年龄不足35岁,却用生命铸就了韶山精神的核心。如今,在韶山红色培训的现场教学中,讲解员常以“五杰”事迹追问当代青年:同样的青春,不同的使命,我们该如何担当? 四、韶山红色教育的永恒课题 庞叔侃的侄孙庞可成仍参与烈士陵园纪念活动,这种代际传承正是韶山红色培训的意义所在。通过沉浸式体验、情景党课等形式,学员得以触摸“五杰”的精神温度——正如庞叔侃在农民夜校所写:“识字为明理,明理为革命”,这十二个字,至今镌刻在韶山红色教育的教材扉页。 |
上一篇:韶山红色教育:五杰誓言背后的信仰力量
下一篇:这是第一篇 |
—————— 相 关 文 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