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红色文化 |
韶山红色教育:五杰誓言背后的信仰力量 |
发布时间:2025-10-07 浏览量: 来源:晨曦红色教育 分享到: |
1925年6月的一个夏夜,韶山冲的阁楼里,毛泽东主持了一场特殊的入党宣誓。毛福轩、李耿侯、庞叔侃、钟志申、毛新梅五人面对党旗,庄严宣誓:严守秘密,牺牲个人,努力革命,永不叛党。这短短16字,不仅铸就了中共韶山特别支部的基石,更成为韶山红色教育中最具感染力的精神符号。 一、誓言背后的革命火种 韶山五杰的入党仪式,是毛泽东回乡开展农民运动的标志性事件。他们中既有教师、农民,也有乡绅子弟,却因共同的信仰走到一起。毛福轩在宣誓后说:我们宣誓不是走过场,是要把命交给党!这种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前途紧密相连的觉悟,正是韶山红色培训中强调的初心教育核心。 二、用生命践行誓言 在随后的革命斗争中,五杰以行动诠释了誓言的重量: 钟志申被捕后,用指甲在牢房墙上刻下遗书:共产党一定会胜利 庞叔侃面对敌人劝降时,高呼:为革命而死,我心甘情愿! 毛新梅牺牲前,将妻子缝在衣襟里的入党誓词碎片紧捂胸口 这些细节被纳入韶山红色教育的现场教学环节,学员们在故居实物前常会驻足沉思:是什么让这些平均年龄不足30岁的青年,甘愿付出生命? ![]() 今天的韶山红色培训基地,五杰誓言被制成互动式展项。学员通过VR技术回到1925年的宣誓现场,系统会实时分析他们的表情与心率,生成初心指数报告。这种创新教学方式,让静态的历史誓言转化为可感知的精神力量。 结语 韶山五杰的誓言穿越近百年时空,在新时代的红色教育中依然振聋发聩。当培训学员在毛泽东铜像前集体重温入党誓词时,那16字誓言早已化作韶山精神的血脉,流淌在每个中国人的信仰基因里。 |
—————— 相 关 文 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