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湖南红色教育基地 |
第三十五个湖南红色教育培训基地:田汉故居介绍! |
发布时间:2025-08-21 浏览量: 来源:晨曦红色教育 分享到: |
今天,湖南晨曦红色教育给大家介绍第三十五个湖南红色教育培训基地:田汉故居!如今田汉故居不仅是对田汉个人的纪念,更是传承国歌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的重要场所! 在长沙县果园镇田汉村,一片葱郁的绿野簇拥着一座白墙青瓦的建筑,它就是田汉故居。这座始建于 1820 年的房舍,承载着 “国歌之父” 田汉的童年与少年时光,也见证了一位文化巨匠的成长轨迹。 田汉故居是典型的湖南乡村民居,砖木结构,前后两进,占地面积达 545 平方米。步入故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第一进堂屋,这里曾是田家接待宾客的场所,古朴的桌椅摆放整齐,墙壁上悬挂着田汉家族的照片,展现出浓厚的生活气息。堂屋两侧的房间,分别陈列着田汉早年用过的物品,书籍、文具以及他幼时的衣物,无声诉说着那段岁月。1898 年 3 月 12 日,田汉在此呱呱坠地,开启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 穿过堂屋,来到第二进。这里有田汉的卧室,简单的木床、书桌,正是在这张书桌前,少年田汉或许曾秉烛夜读,为日后的文学创作奠定基础。旁边的房间展示了田汉母亲易克勤的事迹,这位坚强的女性在丈夫早逝后,含辛茹苦抚养子女,她 “意坚识著,百苦不回” 的精神深深影响了田汉。 ![]() 田汉的一生,是为文化艺术和革命事业不懈奋斗的一生。1912 年,田汉就读于长沙师范学校,后留学日本。1919 年,他在东京加入李大钊等组织的少年中国学会,开始发表诗歌和评论,展现出对新文化运动的热忱。回国后,他与郭沫若等组织创造社,积极倡导新文学。1924 年,田汉与妻子易漱瑜创办《南国》半月刊,随后又成立南国社,以狂飙精神推进新戏剧运动,创作了《获虎之夜》《名优之死》等多部经典话剧,推动了中国革命戏剧的发展。 1932 年,田汉加入中国共产党,自此以笔为刃,积极投身革命文艺创作。1934 年,在抗日救亡的时代背景下,田汉创作了电影故事《风云儿女》,并为其主题歌撰写歌词,这便是后来响彻中华大地的《义勇军进行曲》。当时,田汉在白色恐怖笼罩下,不顾危险,在霞飞路(今淮海中路)曹家弄的居所内,激情澎湃地写下了这首激昂的歌词,发出了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的时代最强音。 在田汉完成初稿后,聂耳以其精湛的艺术造诣为歌词谱曲。聂耳用灵动而有力的音符,将田汉的文字转化为一首气势磅礴的战歌。《义勇军进行曲》一经问世,迅速传遍大江南北,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投身抗日救亡的洪流。1949 年 9 月 27 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决议,以《义勇军进行曲》暂代国歌,后被正式确定为国歌。这首国歌,凝聚着田汉、聂耳等革命文艺家的心血,成为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象征。 如今,田汉故居已成为湖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周边还建成了田汉文化园,占地 23 万多平方米,园内有田汉艺术中心、田汉铜像等文化场馆和设施。田汉艺术中心陈列着《义勇军进行曲》手稿的仿制件,以及田汉的大量作品和生平资料。在这里,人们可以全面了解田汉为中国现代戏剧、革命音乐和电影事业所做出的卓越贡献。他一生创作了话剧、歌剧 60 余部,电影剧本 20 余部,戏曲剧本 24 部,歌词和新旧体诗歌近 2000 首,以鲜明的革命立场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奋勇前行。 田汉故居静静矗立,如同一位无声的讲述者,诉说着田汉的传奇人生,也见证着国歌诞生背后的故事。它不仅是对田汉个人的纪念,更是传承国歌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的重要场所,激励着后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以田汉为榜样,为国家和民族贡献自己的力量。 |
—————— 相 关 文 章 —————— |